“装上这样好看的轮胎,我觉得我开起车来都洋气了很多!”90后车主王女士最近给爱车换轮胎云上速融,来自赛轮的液体黄金珊瑚粉轮胎,这种写在车轮上的浪漫,让她一眼相中。
就在不久前,赛轮液体黄金轮胎时尚系列产品问世,该系列不仅通过创新材料技术攻克了困扰行业百年的“魔鬼三角”难题,更以颠覆性的彩边工艺重新定义轮胎美学,开启了轮胎“高性能+高颜值”双轮驱动的新时代。
从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民营轮胎企业,到中国首家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再到成功研发出液体黄金轮胎……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二十余年时间,完成从高校实验室到国内轮胎行业巨头的跨越。今年上半年,赛轮轮胎产量和销量分别为4060.05万条和3914.49万条,分别同比增长了14.66%和13.32%。而这些数据也创造了赛轮历史同期新高。
“赛轮成长的秘诀是什么?简单说,注重基础研发,坚持技术创新。”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秘书长、赛轮集团党委副书记顾锴向风口财经记者表示。
作为青岛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上的“链主”企业,赛轮集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带动了整个青岛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
不断用“第一”赢得市场破局在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轮胎品牌榜单》中,赛轮位列全球第10位,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轮胎品牌。而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赛轮以1128.96亿元品牌价值位列第105位,实现了品牌价值连续八年的持续提升。
一直以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际轮胎巨头,凭借雄厚资本实力、持续高研发投入以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渠道网络建立的市场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霸主地位。赛轮,一个国产品牌,是如何引领中国轮胎企业实现突围的?
赛轮用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一个个第一,描述了其充满挑战性的破局路径:中国第一家推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轮胎企业;中国第一家在上海主板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中国唯一一家自主掌握乘用车胎技术、卡客车胎技术和特种轮胎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第一个打造并使用橡胶轮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第一个采用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技术,攻克了困扰行业百余年的“魔鬼三角”难题的企业……
“液体黄金轮胎大幅改善了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与耐磨性能,成为轮胎行业4.0时代的代表。”顾锴说,橡胶轮胎行业长期受到“魔鬼三角”难题困扰,即轮胎的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三个指标不可能同时改善,如果要改善其中一到两个性能指标,其他一到两个性能指标必然变差。而“液体黄金”轮胎不仅降低了轮胎的滚动阻力,还提升了抗湿滑和耐滑性能,打破了“魔鬼三角”魔咒。
更重要的是,液体黄金轮胎性能卓越。顾锴介绍云上速融,在一次实地测试中,赛轮液体黄金轮胎与某国际著名品牌轮胎进行了横向测验,从青岛到银川跑了一个月。测试结果显示,赛轮每百公里至少比著名国际品牌轮胎节油10%以上。
“液体黄金技术的突破,为中国橡胶轮胎行业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顾锴说,他们做过一个测试,比如我们家用乘用车轮胎一般使用寿命是4-5年,假如每年家用轿车跑1.5万公里,那就是大约7万公里,我们每百公里能省一升油,按当时7块钱的油价计算,我们能省4900元油钱,相当于“开车不花轮胎钱”。
顾锴还表示,液体黄金轮胎也是真正的绿色轮胎产品。它从原材料的使用到轮胎的加工制造过程,包括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以及轮胎的最后循环利用,整个全生命周期都是非常绿色环保的。因此,这是赛轮引领行业在橡胶轮胎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次突破。
赛轮全球产能布局正加速成型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看它有多好,还要看它能走多远。赛轮轮胎,正奔驰在地球上越来越多的角落。
8月14日,赛轮轮胎发布公告称,计划在埃及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2.91亿美元,预计建设期为18个月。
此次在埃及的投资布局,是赛轮轮胎全球化战略的第五块拼图,也是赛轮轮胎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作为第一家“走出去”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目前,赛轮轮胎已在国内的青岛、东营、沈阳、潍坊等地及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有轮胎生产基地,产品销售已涵盖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化布局的提速,显示出赛轮迈向世界第一梯队的决心和信心。公开资料显示,海外市场已成为赛轮重要的收入增长极。2025年上半年,赛轮轮胎实现营业收入175.87亿元,同比增长16.05%。其中,境内主营业务收入39.80亿元,同比增长9.21%;境外主营业务收入达134.13亿元,同比增长18.7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的跑马圈地,赛轮也并未止步。8月25日晚,赛轮轮胎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7.01亿元建设“赛轮新和平年产33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及2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并对其增资不超过5.2亿元。
顾锴表示,伴随着赛轮在海内外产能的不断扩张,标志着赛轮轮胎的全球产能布局正加速成型,这将进一步助力赛轮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以“链主”担当引领行业进步作为青岛市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顾锴说,赛轮一直以来彰显链主担当,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产业链协同合作等方式,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顾锴说,赛轮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带动了一大批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联通和业务协同,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通过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标准,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赛轮积极探索轮胎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赛轮自2009年就开始从事轮胎循环利用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成为我国首家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2025年以来,赛轮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系列实践获得了外界广泛认可:6月,入选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荣获“绿色供应链管理奖”;8月,入选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网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25企业ESG实践案例”。
在ESG评级方面,赛轮表现突出:MSCI ESG评级为A级,EcoVadis评级为银牌,CDP评级气候变化与水安全均为B级,Wind ESG评级为AA级。截至2025年上半年,赛轮各项可持续发展评级均处于国内轮胎上市公司前列。
顾锴表示,随着全球轮胎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赛轮将继续以“链主”企业的担当,引领中国轮胎产业破浪前行,在全球舞台上展示“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的非凡魅力。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魏军)
股联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