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出今年以来的第三批政策清单《关于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第三批政策清单》汇发网,聚焦服务业发展、项目建设、援企助企纾困解难等三个方面推出16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将会给企业发展、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利好,记者为您梳理。
1亿元财政资金加码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迎重点扶持
从政策清单看,山东首先将加力落实2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一批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省级新增1亿元资金,加大对高成长性以及新增升规纳统骨干企业在建项目支持力度,每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补助,培育优质增量。
不少企业关心:新增的1亿元资金,哪些主体能申请?
其实这笔资金并非“全省漫撒”,而是聚焦两个关键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和新增升规纳统企业的在建项目。
高成长性企业指在行业内发展势头迅猛、潜力较大的企业,不过目前山东暂未明确“高成长性”的具体界定标准,后续需关注细则出台。
新增升规纳统企业指刚达到规模标准、新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这类企业并非首次获支持——今年的2亿元的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已经明确有4000万资金用于支持新增升规纳统企业的优质项目,并且将政策延长至2028年。这次新增的1个亿中,也有一部分会继续投向这个领域,足见对这一企业群体的重视。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两类企业如同行业“黑马”,竞争力较强。山东通过资金扶持发挥杠杆作用,既能推动企业加速成长,也能带动整个服务业升级。
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是,山东将生产性服务业视为重中之重。从资金投入规模、支持项目数量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都是核心——尤其是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是重点发力方向。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印发《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信息软件、科技服务、金融、商贸流通、商务服务五大重点行业,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高端软件等11个细分赛道,为企业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和投资方向。
住房“以旧换新”加速推进,消费者多领域享实惠
此次16条政策不仅有针对企业的“真金白银”支持,普通消费者也能在购房、购物等环节直接受益汇发网,其中住房“以旧换新”是百姓关注的重点。
政策清单提出支持各市因城施策实施住房“以旧换新”。具体来看,可采取收购旧房企业贷款贴息、新购住房居民补贴、存量商品房阶段性保价等方式,提高换新购新积极性。
“贷款贴息”主要作用于收购旧房的企业,这不仅能降低企业收购旧房资金成本,缓解资金压力,企业还可以将收购的旧房改造后租赁或出售,开辟新业务增长点。
“新购住房补贴”则是更为直接地给购房者送去实在利好。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可以缓解购房资金压力,让更多人敢于为住房升级,还能通过“以旧换新”让更多人有机会住进品质更高、配套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的新房,提升生活幸福感。
“存量商品房阶段性保价”则是通过引导房企与购房者签订阶段性保价协议等方式,打消购房者担心房价下降的顾虑,让购房者更安心,带动购房需求释放。不仅短期内能促进交易的达成,从中长期看,还能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房价大幅波动,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确保政策落地效果,政策清单明确: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效较好的市,省级将统筹资金给予激励支持。
除了住房,普通商品“以旧换新”也将进一步发力。从山东上半年的市场反馈看,受国补政策带动,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热度不减,消费向“绿色、智能、品质”加速扩张。其中,全省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8.4%,限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7.0%;限上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0.5%,占汽车类比重为30.1%,较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根据政策清单部署,山东将用好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加快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切实用在效果好、拉动强的消费领域,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消费者可关注后续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更好享受实惠。
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多维度破解发展堵点
除了新增资金支持,政策清单还针对部分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转型动力不足、融资难题、用地紧张等短板,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比如对经营困难的工业企业,政策清单提出“一企一策”纾困解难。
具体来看,对炼化、钢铁、电解铝、焦化4个体量大、运行承压的行业,山东将“一企一策”指导企业科学排产、高效生产,推动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力争实现炼化行业稳产、钢铁行业增效、电解铝行业补缺、焦化行业整合提升,稳住工业基本盘。对造纸、家具、文教工美等6个增加值下降行业,则将通过重点企业重组、龙头企业帮扶、助力市场开拓等措施,推动行业尽快扭转回升。
比如围绕企业普遍关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将更好发挥搭台、铺路作用。
根据政策清单,山东将拓展金融服务企业项目渠道,建立“优质企业项目储备库”和“重点融资项目库”,定期组织产融协作对接,由此让“项目找钱”“钱找项目”更高效。同时,组织开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评选,对创新性强、效果明显的10项产品,省财政给予每项50万元奖励,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适配企业需求的产品,缓解企业融资慢、产品不匹配等问题。
企业不仅要生存下去,还要发展得更好。不少企业虽认可技术改造的重要性,但因投入大、见效周期长而犹豫。此次政策清单明确提出:省级筹集资金,对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优化管理等措施开展节能降碳,新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的,依规给予奖补。
记者调研发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技改积极性。数据显示,山东企业对技改的重视程度已明显增强,1—7月全省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3.3%、6%,增速高于全国2.3、3.6个百分点。
围绕项目招引中有需求但是土地指标不足的问题,“省级统筹”将出马解决难题。国家自2020年起实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增存挂钩”政策,即根据各地通过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核补可以使用的指标。此举有力促进了地方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但部分经济体量大、项目多的市会出现核补指标与用地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对此,政策清单明确:对年底前新增建设用地确有不足的市,省级将“一事一议”给予借支,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市指标相对充足,暂未提出借支需求,年底如有需要,省级将及时给予支持。
此外,为让政策资金更快直达企业,山东还将进一步完善“鲁惠通”政策兑现平台,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将争取获批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纳入“鲁惠通”,推动直达企业和项目。企业可通过平台实时关注政策动向与资金进展,确保政策真正形成实质性拉动。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晓婉 方垒 张文婷 )
股联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